2018-09-23

鳌(鼇)

 

禽虫典

鳌,意为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淮南子‧览里》记载女娲补天时曾“断鳌足以立四极”,东海中有巨鳌驮着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龟头鲤鱼尾的鱼龙;二是龙之九子的老大,相传“龙生九子,鳌占头”,为龙头,龟身,麒麟尾。

在远古传说中,鳌承载著大山大地,每当鳌移动便会发生地震或沧海桑田、山川变迁。天帝治下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远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没有一刻安定。神人和圣人们都嫌恶此事,便向天帝报告。帝(此称号早在商代已见诸文献)唯恐神山流移到西极,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居所。于是遣北海之神禹强驱使巨鳌十五头,分为五组用头顶住神山,六万年一换,这样五座神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几步就到了这五座神山所在之处,一钩就钓起了六只巨鳌。由于龙伯国巨人钓走了六鳌,致使岱舆、员峤失去了负山的巨鳌,各自飘流到北极,沉入了汪洋大海,从此神山只剩三座。


《列仙传》

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

《楚辞》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淮南子》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列子·汤问》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录异记》

民有于蜀江之上获巨鳌者,大于常,长尺馀,其裙朱色。锅中煮之,经宿游戏自若。又加火,一日水个,而鳌不死。举家惊惧,以为龙数也,乃投于江中,浮泛而去,不复见矣。

离骚图-萧云从

你可能还喜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