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最早记载于《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枭阳” 汉 高诱 注:“枭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
《抱朴子》蚑又名热内、超空,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晖,如鼓赤色,一足。金累,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飞龙,如龙而五色赤角。皆是山精。
山丈,雄性山魈。山姑,雌性山魈。
白醉璅言。广东山僻处。有山魈。牛是鬼。半是人。能隐能显。止一手一足。必两人相帮。然后能行。亦租民田耕种。至秋收。田主必分半与之。若多占升斗。能向其家作崇。其妇女好施脂粉。客或于彼投宿。称为山姑。送与脂粉。其妇乃喜。恣与饮食。不若索值。又善伏虎。虎至。妇輙批其耳。掌其面。曰斑子斑子。勿惊吾客。虎即帖然。摇尾而去。
《永嘉記》云︰山魈,岭南有,一足反踵,手足皆三指,雄曰山丈,雌曰山姑。夜扣人门,雄求金缯,雌求脂粉。
《永嘉記》云︰安國縣有山鬼,形如人而一腳,僅長一尺許。好盜伐木人鹽,炙石蟹食。人不敢犯之,能令人病及焚居也。
山元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俗谓独脚鬼,能隐形入人家淫乱,致人成疾,放火窃物,大为家害。
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千岁蟾蜍能食之
吴孙皓时,临海得毛人。《山海经》云:山精如人而有毛,此蒋山精也,故《抱朴子》曰:山之精,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当自却耳。一名曰超空,可燕呼之。又或如鼓,赤色,一足,其名曰浑。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又或如龙,有五色赤角,名曰飞龙。见之皆可呼其名,不敢为害。
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足)向後,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或如龙而五色赤角,名曰飞飞,见之皆以名呼之,即不敢为害也。 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呼其名,則不能犯也。
吴天门张盖,冬月,与村人共猎。见大树下有蓬庵,似寝息处,而无烟火。有顷,见一人,身长七尺,毛而不衣,负数头死猿。盖与语不应,因将归,闭空屋中。十余日,复送故处。 又孙皓时,临海得毛人。《山海经》云:“山精如人,面有毛。”此(“此”字下原空阙一字,明字作将字。)山精也。故《抱朴子》曰:“山之精,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其名蚑,知而呼之,即当自却耳。(“耳”原作“再”,据明抄本改)一名曰超空,亦可兼呼之。” 又有山精,或如鼓,赤色一足,其名曰浑。 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 又或如龙,有五赤色角,名曰飞龙。见之,皆可呼其名,不敢为害。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出《异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