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说中的鬼怪,为山精,可能是一种统称。记载一说单足反踵,会变化,害怕爆竹,在某些地方被人祭祀。喜欢吃螃蟹,经常自称为山神,知道人的名字后会害人。有些地方山魈传说为红帽子,戴上帽子会隐身。有些地方传言在山中会使人迷路,需要鸣枪吓走。还有描述山魈会帮忙耕作。南北朝开始记载山魈会驱使虎,称虎为斑子;宋代文献中明确记载,山魈擅长搬运东西,会让人致富,会拿瓦砾砸人。
鬼怪山魈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概念,动物山魈大概是借了鬼怪的名字来命名。
山魈的独足与山精的特征可能由夔演化而来,而反踵或见人则笑又与赣巨人,猩猩等相似,后来又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妖怪被称为山魈,也演化成五通神,独脚五郎等,是一种流传久远的妖怪。
岭南的山魈独足反踵,手脚都只有三根指,一说一手一足,需要两个互相搭背才可行走,母的会讨要脂粉,在树中作巢。
《点石斋画报》中山魈很高大,又瘦长。
道具红帽子,福建、浙江及畲族传说山魈会戴红帽子,戴上会隐身,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借助棒子或帽子隐身的故事,如欧洲妖精的魔法帽。
与山魈相关神怪:
山鬼:驱使虎豹以及山精身份与山魈相似。
夔: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神魖也。“《国语》写越人称夔为山臊。魖为耗鬼,按后世虚耗可以搬运财物,与山魈后来的能力相同。不知在早期是否有同样功能。
神【光鬼】:人面兽身,一足一手,为魑魅一类。与《述异记》中山魈人面猴身,一组一手形同。
木客:经常与山魈一起被提及,在《南康记》中被称为山魈。
五通神:记载为山魈木客一类,会隐身、变化、搬运财物。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于南山柳沟寺,麦秋旋里,经旬始返。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仆粪除至晚始觉清爽可坐,乃拂榻,陈卧具。扁扉就枕,月色已满窗矣。辗转移时,万簌俱寂。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大疑之。思未定,声已入屋,又有靴声铿铿然,渐傍寝门,心始怖。俄而寝门辟矣,忽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又念咫尺之地,势无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阴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声。鬼大怒,伸巨爪攫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家人持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状,大骇。扶曳登床,始言其故。共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既明,不敢复留,负笈而归。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夷坚支甲 鄱阳郡胥段祥,主酒务榷酤。县治之南旧有酒店,重楼颇洁,素为山魈所据,历岁久,人莫敢登。每阴晦之夕,则抛掷瓦石,击坏罂瓮,翻泼水浆。淳熙三年,祥实董其事,深以为虑,乃与他少年群议之,密蓄利刃,散伏户外及垆侧,数人入室守视,又缚大雄鸡置瓮边。祥亲执短矛,颙坐以俟。时当秋八月,二更后,闻有喘息声。顷之,一物身长六尺馀,裹软脚唐巾,绿袍角带,曳黑靴持手板,从楼而下,搢板揎臂,欲至瓮涤器。闻鸡振翼,化为狸,俯伏于地,将搏鸡。祥运矛摏其喉,声如狐嗥,众共擒杀之,剥其皮,斑烂可爱,煮肉分食无馀。楼怪遂绝。
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肢其牝好傅脂粉于大树空中作窠有木屏风帐幔食物甚备南人山行者多持黄脂铅粉及钱等以自随遇雄者谓之山丈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護唐天寳中北客有岭南山行者属夜惧虎欲上树宿忽遇雌山魈其人素有轻赍因下树再拜呼山姑树中遥问有何货物人以脂粉与之甚喜谓人曰安卧无虑也人宿树下夜中有二虎欲至其所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我客在宜速去也二虎遂去明日辞别谢客甚谨其歳中每与人营田人出田及种畬耕地种植并是山魈谷熟则来唤人平分之性质直与人分不取其多人亦不敢取多取多者遇夭疫病【陈继儒虎荟】
爆竹于庭世谓庭燎之礼非也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长尺余人见之即病寒热名曰山臊以竹着火中爆竹有声则惊遁逺去
湖州孙叶飞先生,掌教云南,素豪于饮。中秋夕,招诸生饮于乐志堂,月色大明,忽几上有声,如大石崩压之状。正愕视间,门外有怪,头戴红纬帽,黑瘦如猴,颈下绿毛茸茸然,以一足跳跃而至。见诸客方饮,大笑去,声如裂竹。人皆指为山魈,不敢近前。伺其所往,则闯入右首厨房。厨者醉卧牀上,山魈揭帐视之,又笑不止。众大呼,厨人惊醒见怪,即持木棍殴击,山魈亦伸臂作攫搏状。厨夫素勇,手抱怪腰,同滚地上。众人各持刀棍来助,斲之不入。棍击良久,渐渐缩小,面目模糊,变一肉团;乃以绳捆于柱,拟天明将投之江。 至鸡鸣时,又复几上有极大声响,急往视之,怪已不见。地上遗纬帽一顶,乃书院生徒朱某之物。方知院中秀才往往失帽,皆此怪所窃。而此怪好戴纬帽,亦不可解。
余督学福建时,署中有“笔棒楼”,以左右挟两浮图也。使者居下层,其上层则复壁曲折,非正午不甚睹物。旧为山魈所据,虽不睹独足反踵之状,而夜每闻声。偶忆杜工部“山精白日藏”句,悟鬼魅皆避明而就晦,当由曲房幽隐,故此辈潜踪。因尽撤墙垣,使四面明窗洞启,三山翠霭,宛在目前。题额曰“浮青阁”,题联曰:“地迥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自此山魈迂于署东南隅会经堂。堂故久废,既于人无害,亦听其匿迹,不为已甚矣。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旦往视之,见一材长二尺许在断中,而断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断,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断中,败如前。王又治断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然之。未至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断,入断食蟹,相负已尔,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佑助,并令断大得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种类专三字广记引作转顿请乞放,王回头不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炽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土俗谓之山操,广记引作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珠林三十一广记三百二十三引
广东山僻处有山魈,半是鬼,半是人,盖能隐能显也。但有一手一足,必两人相帮,然后能行。租民间耕种,临收货则田主自临,而分半与之。若多占升斗,则能为其家作祟。又善伏虎,虎见之帖然。
山萧,一名山臊,《神异经》作㺑,《永嘉郡记》作山魅,一名山骆,一名蛟,一名濯肉,一名热肉,一名晖,一名飞龙。如鸠,青色,亦曰治乌。巢大如五斗器,饰以土垩,赤白相见,状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烧人庐舍,俗言山魈。
天寶末,劉薦者為嶺南判官。山行,忽遇山魈,呼為「妖鬼」。山魈怒曰:「劉判官,我自遊戲,何累於君,乃爾罵我?」遂於下樹枝上立,呼:「班子!」有頃,虎至,令取劉判官。薦大懼,策馬而走,須臾為虎所攫,坐腳下。魈乃笑曰:「劉判官,更罵我否?」左右再拜乞命。徐曰:「可去。」虎方捨薦。薦怖懼幾絕,扶歸,病數日方愈。薦每向人說其事。
山间有木客,形骸皆人也,但鸟爪耳。谓之山魈,亦曰山臊。
作山魅,一名山骆,一名濯肉,一名热肉,一名晖,一名飞龙。如鸠青色,亦曰冶鸟。状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烧人庐舍。
开元中,元自虚为汀州刺史,至郡部,众官皆见。有一人,年垂八十,自称萧老:「一家数口,在使君宅中累世,幸不占厅堂。」言讫而没。自后凡有吉凶,萧老必预报,无不应者。自虚刚正,常不信之。而家人每夜见怪异,或见有人坐于檐上,脚垂于地,或见人两两三三,空中而行。或抱婴儿,问人乞食,或有美人,浓妆美服,在月下言笑,多掷砖瓦。家人乃白自虚曰:「常闻厨后空舍是神堂,前人皆以香火事之。今不然,故妖怪如此。」自虚怒,殊不信。忽一日,萧老谒自虚云:「今当远访亲旧,以数口为托。」言讫而去。自虚以问老吏,吏云:「常闻使宅堂后枯树中,有山魈。」自虚令积柴与树齐,纵火焚之,闻树中冤枉之声,不可听。月馀,萧老归,缟素哀哭曰:「无何远出,委妻子于贼手,今四海之内,孑然一身,当令公知之耳。」乃于衣带,解一小合,大如弹丸,掷之于地,云:「速去速去。」自虚俯拾开之,见有一小虎,大才如蝇。自虚欲捉之,遂跳于地,已长数寸,跳掷不已,俄成大虎,走入中门。其家大小百馀人,尽为所毙,虎亦不见。自虚者,亦一身而已。出会昌解颐录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馀,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
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
元日爆竹于庭,以避山臊恶鬼。显系野兽之山魈。按山魈本实有之野兽,因形容狰狞,口耳相传,遂成恶鬼。
山魈梗路《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鬼,长丈余,人见之即病,名曰山魈,以爆竹惊之则走。予窃尝疑之,不谓今竟实有其事。台州黄坛镇四周皆山,叠嶂重岩,树木丛杂,每当风清月白之时,有山魈出而与行人相戏。有人挈伴宵行,道经是处,即见有身长数丈,面作碧色似人非人者当路直立,急足返奔者必被追逐,小则重病,大则伤生。非轰以火枪或掷以木匠之墨线则扬长而去。有胆大者追之,倏忽间已隐身不见,故人皆苦无术以除之。安得有啖鬼之钟馗为之捉获,使魑魅魍魉不致横行,则肃肃宵征者庶不致为路鬼揶揄也。
陈星衡祠部棅前曩共与榕荫堂社集,自言为秀才时,与诸友游乌石山。经神光寺左近,暝色中皆见有巨人,坐山石,翘足踏城垣。众惟怯莫敢前,气勇者先行,巨人缩足让之,勇怯半者及怯者次第行,皆让之。独赵蘅皋秀才行时,巨人足踏不少动。众讶之。逾年,赵竟卒。巨人盖山魈,以赵气已衰,故敢侮之也。
東昌縣山有物,形如人,長四五尺,裸身被發,發長五六寸。常在高山岩石間住,喑啞作聲,而不成語,能嘯相呼。常隱於幽昧之間,不可恆見。有人伐木,宿於山中。至夜眠後,此物抱子從澗中發石取蝦蟹,就人火邊,燒炙以食兒。時人有未眠者,密相覺語,齊起共突擊。便走,而遺其子,聲如人啼也。此物使男女群共引石擊人,趣得然後止。
州境旧多魈,有水魈山魈之别,水魈喜食鱼,每夜溪涧中有火如燐,明灭无定,则鱼为一空,渔者往往见之,山魈多人家供奉之,能为人致富,小不如意,辄搬掠无遗,甚或抛砖飞石,扰累不已,盖魃类也,安德铸鼎象奸,使魑魅魍魉莫能逢乎?
文昌山中有毛女,山魈类也。裸身长乳,土人谓之长奶鬼,白昼入人家欺人。国初时有见之者,今人气盛则无矣。时俗犹呼之以惊小儿。今都肆场端午剪柳,肖其像用惊人焉。
陽神陰神
百川學海儲泳祛疑録有客舉倩女離魂話。因及張紫陽與雪竇禪師入定事。謂雪竇以禪定成,至陰之爽,故不能持物而還。紫陽以金丹凝至陽之神。故能持果而返,此事之有無。不必深辦,大㮣先軰以此别性宗與形神俱妙之功用不同耳。因語客曰:陽神能運物。陰神不能運固也。今山魈物精邪鬼而已,飛瓦走石,運致寳貨,瞬息千里。謂之陽神可乎?客不能對,後世以此問人,莫得其說。嗚呼。知此說者,其知性命之所以不同也。
山魈者,嶺南所在有之。獨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好傅脂粉。於大樹空中作窠,有木屏風帳幔,食物甚備。南人山行者,多持黃脂鈆粉及錢等以自隨。雄者謂之「山公」,必求金錢,遇雌者謂之「山姑」,必求脂粉。與者能相護。
唐天寶中,北客有嶺南山行者,多夜懼虎,欲上樹宿,忽遇雌山魈。其人素有輕齎,因下樹再拜,呼「山姑」。樹中遙問:「有何貨物?」人以脂粉與之。甚喜,謂其人曰:「安臥無慮也。」人宿樹下,中夜,有二虎欲至其所。山魈下樹,以手撫虎頭曰:「斑子,我客在,宜速去也。」二虎遂去。
明日辭別,謝客甚謹。其難曉者,每歲中與人營田,人出田及種,餘耕地種植,並是山魈。穀熟則來喚人平分,性質直,與人分,不取其多。人亦不敢取多,取多者遇天疫病。
幼山 寰宇記在沙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乃龍峽之地中有山魅形似人生毛黑色身長丈餘逢人而笑上唇盖眼下唇盖胸或時遺下藤製草鞋長二尺五寸鄉人所謂山大人又云山魈或野人也爾雅云狒狒如人被髪迅走食人即此也
山魈
石門沈樂亭於康熈三十年間令閩之寜洋寜洋皆山時出點保甲偶至一里里民迎入公舘入其中房屋新搆精潔而似無人居之者宅夾兩山之間林木叢翳隂森可畏勉駐一宵頗有戒心比曉詢隨後云此地有山魈形似人長僅三尺青黑色口闊至耳大如血盆時出擾人此宅搆成即爲其所據人不敢居晝伏夜出每引人至山窟迷害之前官至此印爲其竊去大索深山旬日始獲葢與木客同類而此物尤能害人使作寒熱之病至有死者故土人並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