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走兽之一,海中瑞兽。为马状有肉焰,出没于海上,《营造法式》的图像有独角。
仙人走兽最早出现于汉朝的明器上,开始并没有固定的使用规则,元朝以前多为武将。清朝开始出现官方定制,位于最前端的是仙人,即仙人骑鸡,后面是走兽,通常数量为奇数,9为最高,依次是:1、龙,2、凤,3、狮子,4、天马,5、海马,6、狻猊,7、狎鱼,8、獬豸,9、斗牛。但是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之高。但各地方建筑依从习惯,多不遵从官制。
绍兴八年。广州西海壖地名上弓湾。月夜有海兽状如马。蹄鬣皆丹。突入近村。居民聚众杀之。天将晓。如万队兵马行空中。其声汹汹。皆称觅马。所杀之兽。倐忽不见。客有识者。虑其异。急徙去。次日海水溢。环村百馀家皆溺。
《山海经》云,“北海内兽,状如马。”又善走,故服色之。有取于海马者,以善走也也。或云騊駼,亦马之善走者,即海马。又《隋书》云,“西域土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水合辙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尝得彼波斯马放入海,因生騘驹,日行千里,故时称海马。
龍種馬,出西海中,有鱗角。牝馬有駒,不敢同牧,被引入海,不復出。
海马色赤黄高者八九尺逸如飞龙山食而宅海葢龙种也岛番老于泛海者间一见云昔人有得巨兽骨者以问沙门赞宁赞宁曰是为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糟卽腐矣试之果然前代缁流博雅如此<海语>
海马色赤黄髙者八九尺逸如飞龙山食而宅海盖龙种也东南岛夷老于泛海者间一见云昔人有巨兽骨者以问沙门赞宁赞宁宋初僧为寺主太祖至寺行香问曰朕见佛拜是不拜是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大合帝意遂为定礼赞宁曰是为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糟腐即烂矣试之果然前代缁流博雅乃尔则名为大儒者其可及哉外一种海药亦名海马异物志云生西海大小如守宫虫形似马以予所见乃石形似马者窃恐初为生物遇泥沙冲渍久渐成石如石蟹本生蟹所成耳以海马有二名故著之
海馬産於望加錫常登海岸逐牝馬故爲人所牢毛純黑而柔膩尾長掃地其陸行與凢馬無異甚馴日可行千里但不敢浴於河見水則舊性復起遊泳沉潛其力甚大不可復制矣